阿里發(fā)布2014全社會聯動打假報告
來源:比特網
| 2014-12-24 09:09
12月23日 阿里巴巴集團聯動生態(tài)圈的力量,向外界展示了線下線上打假成果,公開阿里的大數據打假模式,并發(fā)布線上線下聯動打假的未來趨勢。這是阿里巴巴成立15年來,首次向社會全方位揭秘其打假的工作機制。
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阿里巴巴在打擊假貨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做的努力和得到的成果表示高度評價。
阿里巴巴集團CEO陸兆禧表示,我們清晰意識到并堅信,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普及,不僅是社會經濟升級轉型的契機,也是全社會共同治理假貨的一次契機。阿里呼吁,更多社會力量能加入到打假的協同中來,阿里愿意貢獻出自己在這方面所有的經驗、能力、技術、資源。
阿里巴巴首席風險官邵曉鋒公布,從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阿里集團在消費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投入已經超10億元人民幣。“只要社會中假貨存在一天,阿里對打假的投入就永無上限。”僅2014年前三季度,阿里配合品牌權利人年處理600萬條侵權商品鏈接,配合各級行政執(zhí)法部門,辦理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0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近400人,涉案金額近6億元。
邵曉鋒表示,阿里巴巴會繼續(xù)會強化技術和大數據的應用水平,跟更多的政府職能部門及機構合作,向外輸出數據和信息。“假貨是全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阿里巴巴會堅持自己的責任,跟社會各界共同來打假。”
同時,阿里正在考慮,未來定期公布基于淘寶打假數據得出的“全國線下假貨分布及流通地圖”
內外兼修 聯動一切打假力量
阿里巴巴集團目前投入在消費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員工超過2000人。阿里集團安全部在內部被戲稱為“神盾局”,是一支涵蓋“安全技術、數據挖掘、專案打擊、品牌合作、消費者保障、投訴受理、商家教育”等數十項重要職能的知識產權保護專業(yè)團隊。阿里巴巴明年還將追加200人進入打假團隊,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來有效精準打假。
此外,阿里巴巴還招募了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yè)的5400多人的志愿者隊伍,負責配合進行日常線上巡查和抽檢等。其中,神秘購買抽檢制度中“神秘買家”志愿者最受關注。2014年前11個月,阿里巴巴針對消費者投訴、時令商品、政府公示等重點問題,通過“神秘買家”共開展購買鑒定62783批次,涉及食品、保健品、服裝、鞋類、小家電等28個行業(yè)。
不僅是自身團隊和志愿者,與政府部門、知識產權權利人以及普通消費者的合作和聯動,才是打假成效的保證。今年前三季度,阿里巴巴協助各級執(zhí)法部門共破獲各類“雙打”案件10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近400人,涉案金額近6億元。
與知識產權權利人的聯動層面,阿里建立了一個全球領先的知識產權線上維權通道——“IPR投訴平臺”。該平臺集合了權利人資質提交驗證,權屬備份,反通知處理,數據分析等眾多功能于一體,目前已經有超過5.6萬權利人注冊使用。今年前三季度,該系統(tǒng)共受理了各類權利人投訴近54萬單,刪除近600萬件涉嫌侵犯商標權、著作權及專利權的商品。
阿里巴巴與國家多部門聯合發(fā)起了“打擊假冒偽劣、保護知識產權、共創(chuàng)電子商務健康環(huán)境”的新型合作模式。公安部已啟用了阿里經濟案件協作平臺,建立起高效快速的案件信息報送通道,阿里巴巴定期整理并上報的售假賣家線索得到了及時查辦。此外,質檢總局與阿里巴巴在杭州設立了“互聯網電子商務產品質量風險監(jiān)測中心”,知識產權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也都與阿里巴巴建立了順暢的打假維權聯動機制。
打假模式 向全社會開放
阿里巴巴在十五年的摸索中,逐漸打磨出一套基于互聯網的打假模式,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大數據打假。簡言之,通過智能圖像識別、數據抓取與交叉分析、智能追蹤、大數據建模系統(tǒng)等技術,將假貨從10億量級的在線商品中撈取出來。
近年來,阿里巴巴安全技術人員開發(fā)的文本識別引擎將關鍵詞過濾升級為語法語義分析,同時引入機器學習算法,取代了人工搜索和經驗判斷。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信息排查平臺,對全網10億級的商品數據進行全量檢索和處置,支持多達60個維度的組合條件篩選,每天消息處理量2億以上。
“大數據打假系統(tǒng)是在不斷進化的,隨著數據的豐富變得越來越聰明。”阿里巴巴安全部資深總監(jiān)倪良表示,發(fā)退貨、登陸IP、商品文字、圖片描述,交易,消費者評價、維權,權利人投訴,甚至是社交媒體數據等16個維度和特征的數據在被提取和交叉分析后,從中剝離出涉假信息……當一切都被能被記錄和對比分析時,售假者的行為就會被追蹤,變得無處可藏。
目前,通過阿里云大數據處理平臺ODPS和機器學習算法研究,阿里巴巴數據團隊正在不斷優(yōu)化各種假貨模型,已達到實時分析數據每秒1億次的速度。這些模型對淘寶數百萬賣家進行實時評分,識別出具有售假風險的高危用戶和售假團伙。
此外,阿里巴巴正在逐步打通淘寶、天貓、阿里巴巴等平臺上的賬號系統(tǒng),建立賣家的售假信用體系數據庫,當賣家歷史記錄達到危險值后,就會推送給客服做為處罰的判斷依據。
基于此,淘寶網有著嚴格的賣家的實名審核機制,正在從“實名認證”向“實人認證”邁進。2014年淘寶的實名認證又升級了,根據用戶不同情況,額外要求根據指定手勢拍照、手持當地報紙拍照,甚至工作人員電話核實等。其中指定手勢庫有數十種隨機手勢,不定期地進行手勢更新,最大限度避免造假者鉆漏洞。
倪良介紹,淘寶的開店實名制目前有18道審核程序,在未來還將逐漸開發(fā)人臉和聲紋特征數據庫。“通過認證環(huán)節(jié)的照片,可以進行人臉識別;聲紋識別更狠,你打個電話來,我就知道你是不是當初開店的那個人。”
輸出數據 未來可能公布假貨地圖
毋庸置疑,未來售假制假的手段變得更加復雜和隱蔽,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抓住制假售假的源頭,不斷升級阿里巴巴的打假模型,科學高效地打假,就能還消費者一個安全、透明的網購環(huán)境。
邵曉鋒表示,互聯網和電商平臺本身是不產生假貨的,假貨問題的根源在于線下。為了更加有力的為各級政府部門輸送精準的打假信息,阿里巴巴基于網友舉報、權利人投訴等多維度信息,不排除在將來發(fā)布“全國線下假貨分布及流通地圖”,全面客觀的展現線下假貨分布情況,并對重點區(qū)域、類目等信息進行注明。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電子商務超越時空將生產者、物流供應商和消費者整合在同一平臺上,網購加快了全國市場一體化和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提高了商品流通效率,增加了消費者福利。電子商務平臺的完善,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監(jiān)控和跟蹤假貨流通的過程,為監(jiān)管部門在生產和流通環(huán)節(jié)追溯假貨提供便利。
“感謝以往和阿里巴巴攜手打假的消費者、賣家、品牌商、權利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公安、質監(jiān)、知識產權局和版署等政府部門,正是這些政府部門的開放包容,和我們共同形成政企合作的機制,為全社會打假樹立了一個新標桿。”邵曉鋒說,他同時表示,歡迎那些尚未跟阿里巴巴建立合作機制的機構和部門加入到這個生態(tài)體系。不排除阿里巴巴未來有一天公布全國假貨地圖,輸出線下假貨制造流通路徑數據給相關合作部門,并且跟各地政府一起尋求幫助假貨制造商轉型的治理方法。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