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的黃光裕,重新掌舵國美后,內外都不太平靜。
一則“業務大調整、團隊大幅裁員,多位高管被免職”的消息,讓國美再次回到輿論的漩渦。
8月3日,據財新網報道,國美旗下的電商平臺真快樂有重大調整。有內部人士表示,真快樂公司執行副總裁丁薇已被免職,團隊已大幅裁員。
不僅如此,國美多個業務板塊均有人員上的重大調整。其中,國美管家售后公司CEO曾之寧被免職,該職務由國美家公司董事長林超兼任;張斌則被任命為國美通信公司CEO。
對于業務大規模調整以及高層人事動蕩的消息,國美方面未有所回應。
但從近期圍繞在國美身上的負面傳言,可以窺見到目前國美的一些現狀。
許多人都知道,黃光裕出獄后,曾在去年2月發出豪言壯語:“力爭用18個月的時間,使企業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如今,18個月的時間期限將至,國美的局面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有境況愈下的跡象。
一方面是,近幾個月來,國美麻煩不斷。與供應商鬧掰,拖欠供應商貨款、拖欠員工工資、多部門裁員、變相降薪、財務虧損、業務受困等一系列負面消息,接踵而至。
另一方面是,資本市場上,再度回到舞臺中央的國美,股價一路下跌。
隨著黃光裕正式掌舵,國美股價反而再度下滑,在這一年半時間里,國美零售股價已暴跌近89%,甚至跌得比黃光裕出獄前還要慘。
此時的國美,面臨著生存危機、內外交困的局面,對整個集團層面而言,都已無法真的快樂。
組織架構多次改革,空降高管難立足、接連出走
國美電器創始人黃光裕回歸后,便為國美的未來制定了萬億的宏偉目標。據國美內部人士透露,國美旗下APP“真快樂”的目標是2年內實現4000億GMV,在2022年達到200億GMV。
隨著黃光裕重新回到權利的中心,國美進行了一系列組織架構調整動作、國美零售全線高管層也發生了變動,以期能奪回失地、重現國美昔日的輝煌。
2020年9月,剛假釋兩個多月的黃光裕發布全新國美零售的組織架構,一口氣宣布8項關鍵職位任命。
那時的向海龍和張德炬,備受倚重,分別主管線上、線下核心業務。但黃光裕正式出獄后,又迅速對核心團隊進行了調整。
2021年7月,黃光裕出獄后的5個月,原百度高管,出任國美在線CEO不到一年的向海龍就匆匆宣布辭職。當時據品玩報道,國美內部人士表示,向海龍帶領的電商團隊與黃光裕的經營理念有所不合。
隨后的8月份,國美又開始密集的發布了人事任免的公告,其中,國美電器CEO張德炬因“身體情況,需休息調整”為由離職;國美零售總裁王俊洲因個人計劃宣布退休。值得注意的是,王俊洲、張德炬兩人,是國美的老臣,均效力國美約20年。
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張德炬作為曾經備受黃光裕重視的老兵,僅在國美電器CEO的位置上坐了10個月,就被拿下,頗令外界意外。
老將離任后,新人就開始陸續上陣了。2021年10月,國美公布最新的人事任命,進行組織架構升級。
當時,根據國美最新人事任命情況,線上端,丁薇出任“真快樂”平臺執行副總裁,全面負責“真快樂”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線下端,王波為國美電器公司CEO,林超為國美家公司董事長,曹成智為國美生活家公司CEO,奚玉明為國美窖藏公司 CEO,葉石硯為國美管家售后公司 CEO,崔健為國美零售控股公司副總裁并兼任打扮家公司CEO。而胡冠中,則出任國美集團CMO。
在這些被任命的高管中,丁薇、曹成智和胡冠中,都是阿里系的高管。其中,胡冠中是阿里聚劃算創始人之一,尷尬的是,上任CMO后,還沒正式公開亮相,胡冠中就遞交了辭呈。
如今,隨著丁薇被免職,這三位空降高管均已離開了國美。
據21世紀商業評論援引知情人士報道,黃光裕對高管的耐心和容錯很低。2021年,國美召開兩次經理級別以上的會議,黃光裕花了近2個小時批評高管,痛斥現狀,稱當初面試講得多好,到了約定時間若沒做出成績,就趁早滾蛋。
除了耐心和容錯低以外,國美內部的最高層對經費也進行了嚴格的把控。據經濟觀察報報道,丁薇的決策權也有很大局限,2021年12月之后涉及流量的支付,需要更高層集團領導的簽署。
還有內部人士透露,其實2021年,國美一度為真快樂招來了CFO,但此人只待了三個月左右,就離開了。
黃光裕或許也意識到,空降高管在國美“水土不服”的通病,因此,在后來的改革中,又開始重新重用老臣。
2022年1月,黃秀虹兼任國美電器公司董事長,她是黃光裕胞妹,于1991年就職國美;王波任國美電器CEO,被稱為“小李飛刀”的國美老臣李俊濤被任命為國美電器副總裁。
內部危機頻現:業務收縮、裁員降薪
就本月而言,陸續有多家媒體報道國美內部動蕩的消息。
7月30日財新網消息,國美多部門陷入裁員困境,裁員涉及到3C、家電等多個部門,且“變相降薪”亦在員工中引發不小爭議。
據悉,國美內部已強制調整員工的薪酬比例,從原本合同上簽訂的20%績效、80%基礎工資,調整到40%績效、60%基礎工資。且無論員工是否同意強制推行,無端扣除員工工資績效。
另據鳳凰網科技報道,國美真快樂部門拖欠員工2個月工資、斷交社保公積金。對于欠薪,國美HR給出的理由是“各產業公司經營自閉環,薪資發放陸續進行中。”
除此之外,界面消息稱,國美旗下互聯網家裝公司打扮家全線業務已暫停,創始人崔健、CEO高非于7月正式離職,由黃光裕任命的新CEO孫浩不久前到崗。
目前,打扮家甚至是國美或陷入嚴重財務危機。
多位員工表示,自2022年4月起,打扮家停發全員工資,至今已超過三個月沒有拿到工資。截至目前,公司管理層并未給出明確發薪日期。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國美裁員降薪的動作,在更早之前,就已有相關消息。
今年4月份以來,國美總部被曝裁員40%,旗下7個子公司中,國美零售、真快樂APP、打扮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裁員。
以打扮家為例,自2021年11月起開始陸續裁員,2022年2月迎來第二波。有知情人事透露,打扮家打扮家高峰時期人員超過六百人,每月人力成本約近2000萬元,公司在四月份的大裁員計劃中要求指標縮減至300萬元。
到目前,打扮家僅剩七十余人,因無法支付租金,這些剩下的員工已于7月初搬至國美自有物業鵬潤大廈辦公。一位仍在職的員工稱,公司銷售人員已全部被裁,當下全線業務停擺,不再拓客。
針對拖欠員工薪資一事,國美回應稱,今年以來,整個社會經濟環境遭受疫情沖擊,打扮家公司主營的家裝行業受疫情影響極大,企業營收因此遭受較大沖擊,因此,打扮家公司員工薪資的確受到一定程度影響,部分員工情緒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真快樂、打扮家外,國美集團另外的業務也受到裁員的沖擊。
據21世紀商業評論報道,4月以來,國美內部在推進人員瘦身。國美被裁員工稱,盈利項目裁員50%,不盈利的全裁。
今年5月份,有國美內部員工表示,集團電器那邊在裁員,估計在40%左右,還有讓不少員工休事假、年假。而零售電器已經年前、年后陸續裁了3波。
內部動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外部也陷入了風波。
4月中旬,國美供應商合作頻出問題。國美濟南分部員工被爆“毆打美的員工”,美的發函撤出該分部并宣布停止供貨;一周后,惠而浦公告稱,因國美拖欠8000萬貨款,宣布與其終止合作。
與惠而浦這個長期客戶鬧掰后,國美實際上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2019年至2021年,惠而浦對國美電器銷售金額分別為1.52億元、9812.11萬元、7958.41萬元,在惠而浦銷售占比分別為2.87%、1.98%、1.61%。截至3月31日,惠而浦對國美電器應收賬款余額8710.4萬元,已超過2021年銷售金額。
客觀上來講,近兩年互聯網大企的生存環境受到極大的挑戰,國美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18個月重回巔峰的“軍令狀”猶言在耳,如今還沒來得及大干一場,就已陷入生存危機,對于黃光裕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公司多年高負債高虧損,資金鏈吃緊
在外界看來,國美持續不斷地裁員降薪、停發工資、斷繳社保、拖欠貨款等,與多年連續虧損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從營收數據來看,2017年至2020年,國美營收連年大幅下降,分別為715.75億元、643.56億元、594.83億元、441.19億元,營收增速分別為-6.68%、-10.09%、-7.57%、-25.83%。
黃光裕重新掌舵后,2021年的營收數據,稍有起色。
數據顯示,2021年國美營收464.84億元,同比增長5.36%,這也是國美從2017以來首次實現營收正增長。
營收不樂觀,虧損也持續擴大。
從歷年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到,2017年-2021年的歸母凈虧損額分別為4.50億元、48.87億元、25.90億元、69.94億元、44億元。也就是說,僅這五年來,國美虧損額累計已高達193億元。
比起虧損,更令黃光裕頭疼的是,是資金鏈吃緊。要知道,國美一直持續高負債的狀態,并且逐年攀升。
2017年以前,國美資產負債率一直在60%上下,之后一路飆升,2020年達到了98.2%,2021年中時達到95.6%。到2021年底,負債率依然位處于78%的中高位,負債總額633億元。
由于現金流在不斷減少,國美的欠款償還壓力越來越大。截至2021年底,國美零售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人民幣43.78億元,相比去年的95.97億元,減少52.19億元。
在現金流吃緊、資金缺口增大的情況下,薪資發放、外部供應商結算被指出現拖延。
據媒體報道稱,從去年10月開始,國美的薪資發放和外部供應商結算都在不約而同地出現問題。
為此,2021年,國美大刀闊斧發展線上端、并且陸續關掉了很多不盈利的線下店,以期2022年有所好轉,但如今一系列負面的局面看來,國美的生存環境反倒更為艱難。
以GMV規模來看,去年國美零售GMV為1469億元,距離黃光裕的萬億目標相差甚遠。
此外,國美在活躍用戶數量上與阿里、拼多多、京東不在一個數量級。2021年,國美在線年活躍買家僅為1684萬,相比之下,京東為5.8億,拼多多8.69億。
從營收基本盤上看,國美的營收也低了不止一點半點。
財報顯示,2021年京東營收9516億元,同比增長27.6%,營收規模是國美的20.47倍;2021年蘇寧易購營收1389億元,同比下降44.94%,營收規模是國美的2.99倍。
再從市場份額來看,國美也遠遠排在末端。
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家電銷售渠道方面,京東以32.5%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蘇寧、天貓分別以16.3%、14.8%市場份額位列第二三位,國美零售市場份額僅為5.12%。
而真快樂作為黃光裕回歸后,國美最高調的業務板塊,業績也未取得明顯突破。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今年2月10日,國美零售“家·生活”戰略業務進展全球投資人電話會上披露,截至2022年1月,真快樂月活用戶(MUA)達7000萬,日活用戶(DAU)達到350萬。
但此前國美的計劃是,在APP達到300萬的DAU規模下進行商業變現,如今流量差距太大,銷量也未達到預期。因此,真快樂基本沒實現商業變現。
市值一跌再跌,黃光裕“瘋狂”大減持
業績不佳,資本市場也沒什么好“臉色”。
在股價層面,黃光裕歸來前后兩三個內,國美零售的股價暴漲,一度達到2.55港元/股的近期巔峰。
但隨著黃光裕的正式掌舵,股價卻再度下滑,甚至比出獄前還要低。數據顯示,從黃光裕出獄后,國美零售不到一年半暴跌近89%,市值損失806億港元。
耐人尋味的是,在公司市值大跌的情況下,黃光裕本人也進行了一連串的減持。
2021年12月22日,黃光裕以每股平均價0.67港元減持1000萬股,套現670萬港元;2022年1月24日,黃光裕減持國美零售3000萬股股票,合計套現4000萬港元;2022年4月1日,黃光裕以0.55港元/股的平均價,再度減持4億股國美零售股票,套現2.2億港元。
統計下來,僅四個月的時間,黃光裕就總共減持了4.4億股,套現2.465億港元。
而黃光裕套現的時機也特別的“巧”,分別是國美發布全年虧損超40億元的財報之前,以及國美每10股合并為1股實施之前。
如今,國美零售的市值僅存104億港元,距離跌破百億大關只有一步之遙。
雷峰網注意到,最近一個月,國美方面也在積極向外籌資。
6月30日,國美零售成功按照0.4港元/股的價格,向不少于6位獨立承配人配售增發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約5.49%的股權。因此,國美零售獲得了7.76億港元的融資(折合人民幣6.685億元)。
融資后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國美就宣布給高管股權激勵。
7月14日,國美零售向公司部分高管及767名員工授出購股權。而該部分購股權行使價格為0.025港元/股。
在授出股權的公告中,國美零售表示,此次授出購股權是為倆鼓勵和綁定股東、核心人才以及顧問等,通過授出購股權可以激發組織活力、提升員工士氣。
結語
就目前來看,國美的情況仍不樂觀,線上轉型艱難,線下擴張不順。另外,賬上資金變少、越虧越多、留不住人等各方面的問題凸顯。
即使是黃光裕歸來一年,也沒能奪回失地、挽救國美的頹勢。
面對行業疲弱、外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未來能留給黃光裕施展的空間也更小了。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