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快言慢說
編輯 |快言慢說
圖片來源 | 網絡
馬云說:未來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然而,全球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東南亞成為我國快遞物流企業布局海外的第一步。
那么,東南亞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為什么快遞物流企業國際化布局首選東南亞?在這塊異域的土地上,我國物流頭部企業將展開什么樣的競爭?就此談幾點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出海大局勢
在國內市場風生水起的互聯網平臺巨頭們,將眼光瞄準了海外,他們憑借積攢多年的在技術、人才、資金、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向海外市場開疆拓土。
伴隨國內快遞物流行業的逐漸飽和,越來越多的快遞物流企業將目光瞄準海外,出海成為新趨勢。國家在物流出海上政策是明確的,支持的,早些年,國家郵政局就推出了“快遞出海”工程,去年國字號巨無霸——中國物流集團的組建,就是親自下場提高物流國際競爭力的明證。
作為經濟活動的支撐,物流的“出海”格外重要,它是中國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受惠于一帶一路的發展。我國一直在推動“海上絲路”走深走實,這就要求物流的助力與賦能,要求構筑完善的物流與倉儲提供保障。
更深層次看,快遞物流的出海,不僅是快遞物流的延伸,也不僅是配合跨境電商的發展,而有更深層的意思,關系到中國制造的全球化,中國品牌的全球化。
伴隨中國制造全球擴張,快遞物流企業將配合制造品牌在全球新興市場布局供應鏈及物流服務網絡,幫助上游企業奠定全球中后臺服務保障能力。因此,快遞物流出海更重要的是帶動整個生產制造、貿易、跨境等方面的增長。
我們都知道,或早或遲,我國快遞頭部企業將在全球對標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UPS等國際物流巨頭,與其同臺競技,所以,在新時代來臨之際,物流企業,自覺,或不自覺,都將面臨出海的重任,國際化的競爭。
二、搶灘東南亞
東南亞位居亞洲東南部,包括11個國家,其中,主要以經濟發達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為核心國家,而這些國家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南洋。
東南亞已成為我國快遞物流企業“出海”最熱門地區,其中,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和緬甸是最受國內快遞企業青睞的重點市場。
印尼是東南亞新興市場中的核心,極兔在印尼快速崛起,僅用4年時間便成為了東南亞第二大快遞公司,讓中國企業看到了新興市場的價值。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達系、順豐和車貨平臺都不甘落后,爭相進入東南亞物流市場,將中國物流方案與中國速度在南洋之地發揚廣大。
搶灘東南亞的,除了第三方物流企業,還有電商互聯網平臺,我國電商龍頭阿里,京東在東南亞都有布局,騰訊,抖音,在東南亞也有動作,其相應的物流——菜鳥,京東物流也都進入了東南亞。
菜鳥的物流倉庫已經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度等區域。而京東物流幾年前早已摩拳擦掌,積極開展東南亞倉儲物流布局,其物流網絡覆蓋整個東南亞。
對我國任何有抱負的快遞企業而言,東南亞是全球化戰略的第一站,也是走向世界的必爭之地。那么,首站為什么是東南亞,東南亞有何魅力?
東南亞擁有6億人口,是全球人口數量最多的三個區域之一,而這個地區的年齡中位數是29歲,且適齡勞動人口至今還在增長,當中大部分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和中產階級消費崛起的趨勢明顯,具備人口紅利,未來發展速度顯著高于成熟經濟體,是一塊天然的電商和物流市場寶地。
電商的發展與物流息息相關,隨著東南亞網購消費習慣的逐步形成,電商市場規模持續呈現高復合率增長,2019年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為38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該市場規模將突破1530億美元,拿菲律賓來說,2021年電商市場規模達12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130%。
同時,另一方面,扼守著東西方交通要道的東南亞地區的物流體系卻是一些東南亞電商從業者和本地商家的難言之隱,商家在快遞店前大排長龍等待寄件的情形時常上演,越南的物流成本是GDP的25%,印尼高達30%。
因此,電商潛力巨大但快遞物流基建落后的東南亞市場富含商機,物流企業對東南亞市場的未來寄予厚望。
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總投資有望達到1.6萬億美元,東南亞無疑是海上絲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東南亞面積457萬平方千米,是海絲的一個重要節點,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伙伴,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東盟國家日益頻繁的商貿往來以及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高速發展所產生的龐大業務需求,及供應鏈產能部分逐步轉移至該地區的趨勢,為中國快遞企業“出海”創造了機會。
不管從全球宏觀經濟導向,到區域政策與市場條件,東南亞都是備受看好,值得探索的快遞藍海。
對于想要做好全球化的中國物流企業,東南亞是個重要的戰略前哨和支點,無論是人口紅利還是經濟發展,都表明其未來市場具備深厚潛力,通過東南亞市場推進全球化,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正如順豐所說,重點關注亞洲地區,首先是東南亞,在亞洲做到最好,然后拓展中東、非洲、南美洲,之后是歐美。
在我國企業紛紛布局之下,東南亞物流格局正在被推動與重塑,我國快遞物流企業將在異域展開新的交鋒。
三、注重本土化
在中國高強度激烈競爭下成長起來的快遞物流企業,布局東南亞,似乎順風順水,其實并不盡然,中國快遞物流企業要在東南亞各國占住腳,本土化是必然趨勢。
本土化,是外來企業融入本地的重要步驟,概莫能外。快遞出海,進軍東南亞,不僅面臨著國內企業布局海外的同行競爭,也面臨著國際快遞巨頭的擠壓,還有東南亞本土企業的競爭。
早于中國,國際快遞巨頭DHL、UPS、FedEx已經陸續在東南亞開展業務,東南亞本土物流企業,則占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其競爭力也不可小覷。布局東南亞,就要與這些國際快遞物流巨頭和本土企業同臺競爭,面臨挑戰。
但是,中國快遞在國內的發展,注定與歐美快遞巨頭不同,面對全球化的機遇,也于國際快遞巨頭的打法有差別。中國快遞企業近年來高速成長所積累的經驗,人才、技術、資金、以及與電商平臺在跨境貿易的協同等方面的優勢,為中國快遞企業增加了在東南亞市場競爭的籌碼。
然而,瞄準東南亞,只是選擇對的市場,而要做好,還需要合適的模式、決不是中國的快遞物流模式、技術、經驗在東南亞一個簡單的復制粘貼的過程,必須于本土化相結合,將“中國經驗”在東南亞市場推廣拓展出更開闊的路徑和機遇。
正如百世集團CEO周韶寧所說,面向東南亞市場,國內企業雖然有著技術,有對物流的理解,有資金、資源協同等優勢,但最關鍵的問題在于本土化。純粹把國內的經驗照搬到海外是行不通的,加速建成本地化快遞網絡,才能搶先在東南亞市場建立領先優勢。
在上世紀末,我國商貿制造企業國際化過程中,因“水土不服”鎩羽而歸的不在少數,在中國,谷歌、eBay、微軟MSN的落敗,無一不是如此,這個教訓一定要銘記。
對于跨國企業來講,要跨過的第一關就是文化的差異,要打造本地化團隊,深度理解當地風土人情及市場特性,包括物流系統等技術層面也要進行本地化改造,重視文化融合與溝通,抓住本地消費者的痛點與偏好,才能收獲當地市場的認可與信任。
國際市場的情況與規則因國家而異,千差萬別,如何以中國的成功經驗撬動其他國家相關領域的發展,這是一個費思量的問題,而東南亞是十幾個國家的聯合體,每個國家都有著獨特的法律、而且水域面積相對較大,眾島較多,更具特殊性。
一直以來,靠營銷驅動增長,用虧損換取規模,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再常規不過的打法,這也是大多數互聯網巨頭的制勝之道,但這種打法在東南亞市場可能沒那么容易奏效。
我國快遞物流企業,雖然搶灘東南亞,然而各家走的路徑不盡相同,本土化的方式也各有特點。
百世,在國內慘烈的快遞競爭中敗下陣來,其快遞業務被極兔收購,然而,在東南亞,百世的快遞早在2015年就有布局,而且做得風生水起。
其主要原因是推出了適宜本地情況的“自建快遞分撥+末端網絡加盟”方式,廣泛吸納當地個體創業者,迅速延伸物流網絡觸角,百世更注重在東南亞鋪設本土快遞網絡,讓更多東南亞消費者體驗到快遞服務的“中國速度”。
百世在泰國和越南積累了本土化成功的運營經驗,并將這些經驗進一步復制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柬埔寨,加速促成其本土化快遞網絡,進而在東南亞市場建立領先優勢。
在國內以自營為主流的順豐,在東南亞決定采用新的策略,即與具備本土豐厚資源、社會責任感強的合作伙伴聯合,攜手當地龍頭企業,一方面能夠體現順豐與合作伙伴共同的價值觀,另一方面,順豐可利用本身的經驗和知識,與當地合作伙伴對當地的熟悉條件,共同開拓物流市場,通過“輕重結合”模式占有C位。
京東物流發展的戰略版圖,在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建立自營海外倉,與當地物流合作提供末端配送。
總之,進入東南亞,不僅是快遞企業各自的模式復制,更是創新,并各有特色,以本土化的語言、文化優勢,低成本打開異域的快遞物流市場。
結語:也許,國內的競爭場景,將在東南亞上演,甚至是更激烈姿態,但絕不會完全一樣,必然有其本土特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國快遞的到來,正在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改變著東南亞的快遞生態,并為我國企業開拓全球快遞物流市場積累經驗。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