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物流絮語
編輯 |物流絮語
圖片來源 | 網絡
近幾天,京東自殺式物流援滬上了熱搜,不僅是物流人,更是大眾街談巷議的話題,而京東這一舉措折射出的內涵是什么?是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文化,本文就此談幾點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物流競爭的下一個著力點是文化
物流,從傳統管理走向現代管理,需要培育更具企業競爭力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給企業注入生命活力,帶來有形的和無形的、經濟的和社會的雙重效益,誰擁有文化優勢,誰就擁有競爭優勢。
企業文化,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生生不息的源泉。美國IBM前總裁小沃森講過:任何一個組織都必須具備一整套健全的信念,他所說的信念,其實就是企業文化。
物流企業更需要用文化建設來凝聚力量,塑造團隊,賦能品牌,為什么呢?
從物流組織架構和工作場景來說,物流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特別強調人的作用;其工作場景具有分散性,無論是高速公路的貨車司機,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工作的獨立性都比較強,服務的好壞,靠自覺的成分占比大。
物流運行的全過程——前端(發貨端)、中端(轉運端)、末端(最后一公里),相對大工廠顯然存在著管理難點,需要通過企業文化來激勵、約束,提高凝聚力與責任心。
從競爭角度來說,物流頭部企業市場份額越來越集中,集約化趨勢明顯,競爭已經進入一個更高的賽道,單純靠價格戰,不可能實現企業業績持久的成長,物流企業競爭的下一個角力點,是品牌,或者說是文化。
從服務角度說,服務是物流企業的靈魂,特別是快遞企業。企業間競爭必然取決于滿足客戶需求和升級客戶體驗,服務提高需要文化建設的牽引和激勵,需要發揮企業精神的感染力。
物流服務組成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服務能力,牽扯到的是硬件建設,如場站,倉儲,車輛的智能化程度,服務時效和安全,與資金的投入正相關;另一部分是服務意識,是軟件部分,是文化建設的部分,完全取決于人的服務行為、認知水平和思維心態。
總的來說,物流文化是指,經過長期的物流實踐沉淀和積累,形成的能夠反映物流特質的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
每個物流企業的文化,必須要反映個體物流企業的特色、滲透自己企業的特質。充分挖掘物流個體企業背后的文化內涵,積極建設對員工自我身份的認同,重視價值觀的傳遞,提升其使命感。
物流個性文化建設要講凝聚性,要講融合性,前者是企業文化的粘合劑,促使整個企業團結一致;后者是企業文化對職工的潛移默化作用。
總之,沒有文化的物流就是落后的物流,物流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就是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整體素質,保持企業持續穩定的發展,物流文化凝聚人心,激勵斗志,賦能創新。
當然,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文化,作為共同價值觀念,需要較長的時間和積極創造條件才能逐漸形成。物流企業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環境,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積極學習和引進新的知識和新的思想來豐富和發展物流企業文化內涵,促進物流企業現代化的發展。
二、社會責任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物流聯系千城百業、服務千家萬戶,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紐帶,是產品和用戶的橋梁,因此,物流文化建設重要,物流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更重要。
企業是講求效益的,然而效益與責任是企業這個硬幣的兩面,企業與責任緊密地結合,有作為的企業家,同時應該是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家。
外國專家說,企業最核心的社會責任就是“獲利”,也就是努力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來滿足社會尚未滿足的需求,同時還應該長期采取一些對本身有利,對整體社會也有益的行動。
UPS將“我們愛物流”作為企業的理念,一個“愛”字,形象又生動闡明了企業的主旨。這個愛,擴張開來,就是企業責任,社會責任。
中國物流界的一位專家說,中國的物流企業要有“雙生命”,一個是經濟生命,另一個是社會責任生命。“雙生命”都要旺盛,中國的物流企業才能夠真正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的物流文化與外國的不一樣,具有東方文明的傳承與沉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發展史,沉淀了很多寶貴的文化財產,傳統的東方文明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物流領域,崇尚禮讓為先、合作共贏等,都是我們東方文化的反映。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文化內涵在物流文化中也有反映,現代物流理念所倡導的供應鏈,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最好的體現。
物流企業首要的責任是履行好經濟責任,為社會創造效益,其次是要承擔法律責任和道德倫理責任,以及包括慈善公益在內的企業社會責任,最理想的是能夠有機地踐行社會責任與經濟責任相交融。
企業社會責任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有多重維度的表現。更應探討的是,如何能讓這種對社會有益的行為,與企業的核心業務或服務對象產生更多的關聯性,即以公益慈善為主題的企業社會責任踐行,如何與企業業務有更緊密的聯系。
物流企業文化建設要緊緊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來進行,同時要有時代特色,把企業文化構建與時代的精神融為一體,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價值標準。
一個物流企業選擇什么樣的價值標準作為企業文化的基礎,是塑造物流企業文化的首要問題。不錯,物流企業強調狼性文化,強調敢拼敢斗精神,其實,責任文化更重要,對物流員工是如此,對物流企業更是如此。
物流企業的文化建設要有利它之心,這是物流文化建設的核心,也是物流社會責任建設的內涵。社會責任文化建設,要提升對自我身份的認可,即對所從事這份事業、這份職業的價值認可。
社會物流,特別是電商快遞物流已成為民生產業,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贏得了社會對物流人的尊重。大街小巷中的快遞物流小哥,是美好生活的傳遞者,社會對職業的尊重和認同更能帶來快遞物流人的積極性、幸福感、使命感。國慶游行的隊伍中有快遞小哥的身影,一年一度的國家兩會里有快遞小哥的發言,五一勞動模范里有快遞小哥的笑臉。
企業責任文化往往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價值觀取向和精神支柱,企業文化應隨著內外環境條件的變化不斷發展和完善,通過文化建設感染人、塑造人,強化快遞物流從業人員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成就企業事業的同時成就自己,同時也要成就社會。
外國人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中國先賢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物流頭部企業的社會責任更為重要,一個企業規模越大、人員越多、營業額越高,那么這個企業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重。
一年一度的快遞物流企業自身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就是一個好辦法。中通快遞發布的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全面總結和闡述了中通快遞過去一年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積極成果;順豐、圓通等快遞企業發布的企業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充分體現出快遞企業對客戶安全負責、對企業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精神。
物流企業發展壯大后不忘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回饋社會,希望通過責任文化建設,在更廣的維度上積極發揮自己企業正面影響力。
三、抗疫是責任建設成功與否的試金石
說起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其實都在做,不僅是捐款捐物,還有許多是根據物流業務特質設計出來的公益活動,環保活動。比如菜鳥裹裹App提供捐贈上門攬收、全程走向可追溯等服務;再比如,推出“農品上行”計劃,幫助地域性品牌擴大在全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幫助農戶增收致富,各物流快遞企業都有不同的實踐。
然而,長期反復的新冠疫情,則是檢驗企業社會責任文化建設的成功與否的試金石。
2020 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國,凝聚各物流生態力量,全力支援防疫物資運輸,發揮了保民生的底盤作用,以暢通的寄遞渠道將生活用品送達千家萬戶。
近期,上海疫情的大幅反彈,則進一步檢驗了物流快遞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上海抗疫已經走到關鍵時刻。菜鳥的自營車隊剛剛組建不久,是菜鳥核心的優質物流資源,全部被抽調參與上海抗疫,直接被拉上了“前線”,可謂是精銳盡出、全力以赴。
4月11日集結至今,這支隊伍開辟了南京-上海/嘉興-上海2條跨省應急線路,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物資運輸,每天可以向上海投送數百噸各類物資。
上海此輪疫情暴發以來,順豐依托自身強大的運力底盤,始終奔走在抗疫最前線。順豐扛起上海保供物資中轉任務,采用甩掛接駁轉運至市內各處。順豐華東無人機基地組建無人機突擊隊,助力上海疫情防控。30余架無人機參與物資配送、空中巡查喊話、消毒消殺等,累計飛行超500小時。
京東“自殺式”物流支援上海的消息傳出,再一次刷屏。一共有14批次一線快遞小哥,通過循環的形式實現上海每天的物流運輸保障。三千多名逆行者,是京東從全國各地抽調而來的快遞小哥,他們坐著高鐵等交通工具奔赴上海,去疫情中心完成自己的使命。
對于京東的服務,雖然有抱怨,隨著更多人了解到物流運輸中的切實困難,更多人意識到京東的勇氣與擔當,更理解了京東物流“逆行”的難度。
在上海,還有郵政、圓通等企業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全力以赴助力城市物資的保供工作。多家電商、物流公司均已上線智能快遞車配送物資,覆蓋多個區域。
疫情之下,撐起保障藍天的不僅是京東,菜鳥,順豐等企業,而是一個物流快遞電商群體。每到關鍵時刻,都敢于站在最前面做出承諾,付出行動,這對于企業而言更體現了其在選擇之下的使命與擔當。
快遞小哥說,跟醫護人員相比我們不算什么,我們只是幾個送快遞的,盡力為大家配送生活物資。然而,卻是不可或缺的抗疫一環,踐行著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著重要的使命。
結語:貨通全國,兼濟天下,才是真正的物流人要領悟的崗位精神和企業文化。以全方位的實際行動承擔和履行社會責任,探索未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是物流人必走之路。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