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物流絮語
編輯 | 物流絮語
圖片來源 | 網絡
應急物流,感覺離我們很遠,其實,離我們很近,政府、企業、家庭、個人等各類經濟社會主體均有可能產生應急物流需求。
古人云,天有不測風云,在突如其來的突發事件面前,應急物流將起到緊急保障作用,而在應急物流中,社會物流越來越成為其中的中流砥柱。
一、抗疫的中堅力量——社會物流
你是否還記得,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人們一個措手不及,尤其是武漢,疫情防控工作中,急需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醫用酒精和消毒劑等重點物資。
然而疫情突發后,物資需求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同時,因疫情而采取的封路、封村等措施又再度給物資運輸增加了難度,而這都需要應急物流的大力保障。
由于武漢采取了封城措施,應急物流對疫情地區提供的保障,主要有兩大項,一是重點防疫物資,二是疫情區域內居民的生產生活,尤其是日常物資供應。
如果急需的防疫物資與居民日常生活用品不能第一時間到達抗疫現場,將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從某種意義上說,物資緊缺帶來的恐慌甚至要大過病毒帶來的恐慌,應急物流保障體系的完善與否,對整體抗疫至關重要。
怎么辦,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為了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政府組織開展了規模浩大的“戰疫”應急物流,重點社會物流快遞企業積極參與其中,有效調配資源和優化保障,做好物資馳援的運力支撐,有力地改善了應急物資供應方面的被動局面。
社會物流的智慧優勢也得到充分發揮,以順豐,京東、阿里為代表的重點物流企業,積極采用無人機、無人配送車、自動分揀為代表的智能物流設備在提高物流效率和減少人員交叉感染方面顯示出其優勢。
為了運送緊急醫療物資,順豐安排了多架無人機進行作業。2020年2月12日,3架無人機執行順豐速運湖北區將軍路點部至金銀潭醫院的防疫物資運輸投送,其中一架順豐無人機的整個運送過程僅需7分鐘。京東推出了“5G無人車”的配送模式,通過5G、高精度定位網絡獲得厘米級的定位能力,讓無人車直接將快遞送到客戶門口。
疫情之下,信息互通十分重要,社會物流積極采用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協助政府,進行信息整合,快速確定應急物流活動方案,迅速下達應急物流活動指令。
總之,社會物流通過應急物資的跨地區運輸,為抗疫取得決定性勝利贏得了時間,提供了充足的物力保障,另一方面,通過對本地城市的統籌配送,積極保障群眾必需品供應,確保人民基本生活。
通過抗擊疫情,接受“戰時”考驗,社會物流業所體現出的應急保障和生活服務能力,讓很多人感受到其彌足珍貴的社會功能和價值。
二、應急物流的中流砥柱——社會物流
所謂應急物流,是指為應對嚴重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軍事沖突等突發事件,而對物資、人員、資金的需求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活動。
應急物流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社會分工深化的結果,一般具有突發性、弱經濟性、不確定性和非常規性等特點,在突發事件面前,對應急物流服務或應急物流產品的需求具有不可或缺性,或則稱為剛性需求。
從理論上說,應急物流保障體系中,完全可以引入社會化物流力量,利用現有社會化的專業物流力量解決許多官方機構不擅長的領域。通過業務外包的形式,將某個板塊的業務外包給社會化物流力量,通過物流企業專業化的物流組織能力,保障應急物流體系的高效運轉。
隨著應急物流的發展和深化,社會化的應急物流主體的保障作用日益凸顯。新冠疫情期間,為了保障全球貨運不斷航,菜鳥物流網絡升級進入“戰時狀態”,全球50多家快遞、航空、清關、倉儲、配送等物流企業參與其中。
武漢疫情是社會物流參與應急物流的一次預演,我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小物流企業都參與其中,提升了應急物流的社會化組織程度,有效提升了保障效率,降低了成本,保障了供應,為整個應急物流保障體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以來,物流體系建設日臻完善,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正由物流大國向物流強國邁進,我國社會物流體系建設的成熟做法和經驗,是應急物流的寶貴財富和堅實基礎。
其成功的模式、成熟的做法經驗,特別是先進的理念、先進的設計思路,可為我國的應急物流體系設計提供借鑒。社會物流做為應急物流的中流砥柱有天然的優勢:
一是應急物流協調組織大多是在災害發生時臨時抽調組成臨時機構,不利于有效協調、溝通和整合,而社會物流有完善的協調機制和久經考驗的優化能力,能確保應急物資快速準確運抵目的地并及時配送到急需應急物資的單位或個人。
二是社會物流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與經驗來應對突出事件,應急物流有兩大特點:物資需求大,時間緊,而社會物流,尤其是物流頭部企業,經過了6.18,雙11的物流需求峰值洗禮,能較好應對突然爆發的物流需求。
三是物流樞紐是物資運輸的核心節點和應急物流的關鍵保證,物資到達民航、鐵路貨運樞紐后,通過與道路貨運、城市配送等的高效銜接,使需要的應急物資以最短的時間送達需求者手中,這其中需要社會物流承擔重要責任。
例如:應急運力調配尤其是應急物資中轉場站分撥轉運處理能力及末端分發配送能力不足,導致急需物資不能及時送達和分發配送,而社會物流有足夠的分撥能力和最后一公里能力來完成這一任務。
四是社會物流有較好的信息大數據平臺,可對應急物資需求及生產、儲備、采購供應、捐贈等物流服務需求信息,及時與應急物流供給信息有效共享、對接和匹配,避兔應急物資物流指揮調度及運行忙亂、低效。
五是社會物流技術從大的方面上說,包括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配送和信息六大技術領域,而每一技術領域,又包含一系列的技術群。如物流信息技術就包括計算機、數據處理、通信、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機器人等眾多技術,應急物流雖有其特殊性和特殊的技術要求,但也有或者大部分可以采用通用的技術。
六是從更加中長期的角度來說,應急物流其流程是生產、采購、調配和供應,這就需要提升現代供應鏈水平,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一體化協同水平,從而提升風險應對和應急保障能力,這和社會物流追求的綜合服務商、全供應鏈物流的目標不謀而合。
物流業一手托起生產端,一手聯通消費端,把上下游緊密銜接在一起,不僅聯接供應鏈產業鏈,更為重要的是發揮著雙向催化的重要作用,促使供應鏈產業鏈加快運轉。
總之,應急物流應發揮社會物流企業的作用,對現有社會物流進行資源挖潛升級,提升應急保障能力。應急物流產業脫胎于傳統物流產業,但又不同于傳統物流產業,應急物流作為一般物流活動的特殊存在形式,應急物流與物流產業活動的交叉和滲透較深,社會物流要做好“平急結合”。
應急物流與平時物流是相互促進的作用,平時物流的能力提高,對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場景下的應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應急物流的實踐對促進物流業整體質量提升和效率提升具有反饋作用,將應急物流高效運行機制轉化為平時高效運行能力。
三、應急物流新趨勢——軍民融合
事實上,物流與政治軍事從來就密不可分,“物流”與“后勤”在英文中本就是同一個詞——“logistics”。前幾年的聯邦快遞“錯投”華為包裹事件,讓我們看到物流背后國家利益博弈的一面。
一般認為,現代物流源于美國二戰后的軍事后勤,其實中國古代也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等軍事物流觀念。
有人把物流比作經濟生活的動脈,它承載著整個經濟生活的血液循環,軍事物流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軍事物流需要滿足軍隊平時與戰時需要的物流活動,而戰時物流是應急物流的一個重要分項,因此,應急物流的一個重要新趨勢就是軍民融合。
中國的物流體系已經是一個遍布全球的大系統、大網絡,積累了從產業鏈、供應鏈到消費鏈和創新鏈的豐富而深厚的資源,是建設我軍現代軍事物流體系的重要依托和優先選項。軍事物流與地方物流在系統結構、運作機理、服務功能和服務目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通性。
專業分工越來越精細,后勤保障任務越來越繁重,僅僅依靠軍隊自身的物流保障力量難以滿足軍隊建設和戰時保障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現代軍事物流體系。
建立平戰結合、軍民共用、集指揮、調度、管理于一體的物流信息系統,可有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從這個意義上說,軍事物流就是軍民融合的物流。
現代軍事物流依托現代社會物流體系豐富的資源、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網絡體系,實現軍事物流體系的重塑升級。
對于戰時物流來說,首先要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而現代戰爭呈現出兩大發展趨勢:一是直接從事作戰的人越來越少,從事保障的人越來越多;二是軍隊編制內從事保障的人越來越少,運用社會力量從事保障的人越來越多,所以美軍強調,在一定程度上作戰是后勤,后勤也是作戰。
美軍在歷次戰爭中都十分注重動員和利用民間物流資源,這也是物流業與國家利益密不可分的體現,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將物流潛力轉化為保障力和戰斗力,是戰時物流對軍民融合物流的要求。
美軍在近年幾場局部戰爭中,利用承包商保障達到新的歷史高度,通過與民間公司簽訂合同及獲取軍外資源,成為迅速增強軍隊后勤保障力量的有效手段。
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柏林空運”,15個月空運周轉量11.22億噸公里;海灣戰爭中“沙漠盾牌”行動,美軍動用包括106艘商船在內的強大運輸力量,在5個月將55.4萬軍隊和配套物資從本土和歐洲的軍事基地集結到海灣地區,其后勤保障,有許多社會物流企業參與其中。
我國具備雄厚的社會物流力量,可承擔戰時的保障重任,社會物流發展很快,已經出現一批優勢國有、民營物流企業,像新成立的中國物流集團、老牌的順豐集團、京東集團、中鐵快運等等。
其實,目前社會物流企業已部分參于到軍事物流的保障中,據解放軍報報道,順豐集團與軍隊后勤有關部門合作以來,運用現代化的物流技術手段和通達全國物流網絡,初步構建了“廠家—物流—部隊”新型供應保障模式,2018年6月,順豐集團獨家承接聯保部隊冬季被裝發放任務。
京東集團與陸軍后勤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利用自身在智慧采購、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優勢技術,為部隊提供相應的保障服務。
社會物流參與軍事需要的比重和規模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社會物流業要全面加強與軍方在物流服務、資源優化方面的溝通與協作,構建“軍民融合”戰略下的軍事性物流體系,提升平戰轉換時效和物資配送能力。
社會物流對軍事物流,戰時物流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同時,也促進自已的發展壯大。西方目前稱霸全球的物流公司,其背后都有軍隊的影子。全球海運領域的龍頭老大——丹麥馬士基集團的發家史,就極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當今世界規模排名前二的兩大物流公司同樣與美軍關系密切。1907年成立的聯合包裹經歷過一戰和二戰的洗禮;而1971年創立的聯邦快遞,其創始人弗雷德·史密斯更是兩次參加越南戰爭并受勛。
總之,忘戰必敗,戰爭的成敗取決大國的實力,而大國的實力,在某一方面來說,決定于社會物流的成長。按照“平急結合、軍民融合、共享聯動”的總體思路,著力完善工作機制和政策制度,充分挖掘我國既有的社會物流的運力資源、信息平臺等物流資源潛力,作好應急物流規劃藍圖。
打破軍地界限,為戰時聯合保障磨合機制、積累經驗,逐步構建以軍為主、軍民一體的軍事物流保障格局。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