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抖音帶貨首秀
俞敏洪終究走上了“前員工”羅永浩的老路。 12月28日晚,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抖音進行了首場帶貨直播,主要售賣農產品。
之所以選擇賣農產品,是因為俞敏洪本就出生于農村,有著農民的鄉土情結。他說,希望新東方微薄的力量,助農扶農,順帶宣傳農村文化,讓外地打工的人回到農村。 然而,俞老師的想法雖好,但現實卻不盡如人意。直播間里的觀眾遠沒有想象中熱情。比起俞敏洪推銷的商品,他們反而更關注他身上穿的那件“東方甄選”衛衣。 新抖數據顯示,這場直播最終成交額只有490.84萬元,對于俞敏洪這樣的“重量級”人物來說,算不上太高。
巧合的是,在俞敏洪直播當晚,羅永浩直播間也在直播帶貨,總銷售額超2000萬元。這還是羅永浩本人不在直播間,不然差距會更大。 更不用說,去年4月1日羅永浩在抖音直播帶貨首秀,帶貨總交易額高達1.1億元,并且在之后一年多的時間里都是“抖音一哥”的存在。 按理說,俞敏洪的名氣并不比羅永浩低,口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為什么直播效果卻相差懸殊,只有羅永浩的1/20呢?
文人俞敏洪,粗人羅永浩
俞敏洪和羅永浩最大的區別,在于一個是文人,一個是粗人。 首先從選品上看,主打農產品便顯示出了俞敏洪那“憂國憂民”的文人風骨。 要知道,農產品在抖音上算不得熱門品類,化妝品、零食、電子產品隨便選一個都比農產品好賣,可作為“新手”的俞敏洪一上來就選擇了“困難”難度。 而且,俞敏洪一再強調這場直播具有“公益”性質,很多農產品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要貴不少。這使得有一部分粉絲真心想支持俞敏洪,但看到價格卻止住了腳步。 反觀羅永浩,首場帶貨直播的選品可謂“大雜燴”,從自己熟知的小米手機到不甚了解的歐萊雅男士洗面奶,幾乎是“來者不拒”,什么好賣賣什么。 再看直播風格,俞敏洪暴露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始終沒有把自己代入到“主播”的新角色里,依舊停留在“老師”舊角色中。 看了俞敏洪直播的人想必都有印象,俞敏洪直播中曾多次化身“地理老師”,手拿著A4紙地圖,向觀眾介紹農產品原產地的自然地貌和風土人情。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介紹肅南高原富硒藜麥和新疆庫爾勒香梨的背景時,俞敏洪甚至還念了兩句詩。于是,網友們把這種直播風格形容為“上課式帶貨”。 “上課式帶貨”固然有趣,但對提升銷量沒什么幫助,甚至還有負作用。觀眾看直播是來買貨的,而不是看俞老師說教的,關注的重點在商品,不在人。 一個合格的主播,應該把觀眾的注意力往商品上引,自己只應起到“旁白”的作用,切不可成為直播的“主角”。俞敏洪的“文人”特質,此刻卻成了他的絆腳石。 那么,為什么羅永浩能迅速適應直播間的氛圍呢?因為他從來不是個文人,而是個粗人。 羅永浩天生不是讀書的料,高二就輟了學,到社會上打拼,嘗試過各種職業。經歷豐富的他做事向來不拘一格,甚至可以說是簡單粗暴。比如當年質疑西門子冰箱質量問題,羅永浩二話不說掄起錘子就砸,盡顯“粗人”本色。 但結果證明,直播行業需要的就是這種“粗人”。因為身上有市井氣,才更平易近人,才能博得觀眾的好感。 所以,文人俞敏洪,成不了粗人羅永浩。
放不下體面,賣不好貨
俞敏洪帶貨效果不理想的另一個原因,是他無法放下身為新東方締造者的“體面”。 在俞敏洪看來,投身直播帶貨只是權宜之計,本質上自己還是一位教育者,是新東方的創始人,總有一天要回到教育事業上。或者說,他從未離開過。 這種心態使得俞敏洪無法成為一個專業的帶貨主播,包括一些對普通主播來說是基本操作的事,他都沒有做到。
比如,在推薦一款肉制品時,俞敏洪被售價驚得直咂嘴,直言價格太貴,而一旁的女主播只能打圓場地說道:“俞老師是在以他自己小時候的物價水平衡量現在的商品價格”。 可見,俞敏洪在帶貨這件事上是相當不專業的。一個合格的主播理應避開商品的弱點,突出商品的優點,把商品的核心賣點展示出來給觀眾看。 當然,也有人說俞敏洪是直播界的一股“清流”,像他這樣坦誠相待的“老實人”不多了,直播界應該容得下不同的聲音。 但要知道,主播不僅要對觀眾負責,也要對品牌和商家負責。說到底直播還是一門“注意力”的生意,如果不采取一定的話術吸引顧客,何以帶得動銷量呢? 所以,太有原則、太要面子的人是做不好直播帶貨的。帶貨就是吆喝,吆喝就要嗓門大,說錯了不要緊,下次改過來就行了。你看羅永浩“翻車”了那么多次,觀眾依然買賬,就足以說明問題。 不過,也不能以羅永浩的標準去要求俞敏洪。畢竟羅永浩開始帶貨時可謂一無所有,連錘子公司都賣給了字節跳動,根本不需要顧忌什么。 所以,“穿鞋”的俞敏洪,成不了“光腳”的羅永浩。
時代轉折中的俞敏洪
最后,筆者想從行業態勢的角度談談俞敏洪的帶貨。 平心而論,用羅永浩首播的戰績對比俞敏洪首播的戰績是不公平的,因為二者的行業背景截然不同。 羅永浩進軍直播帶貨時,正值行業的鼎盛時期,經過2016-2019年平臺對渠道的奠基,再加上2020年初疫情對實體的沖擊,直播帶貨空前繁榮,羅永浩真的挑中了一個好時機。 但如今,直播帶貨的種種質量問題事件,和一些主播的翻車事件,令大眾對行業產生了信任危機。同時新鮮感的喪失和實體商業的復蘇,也影響著直播間商品的銷量。 這正應了那句名言: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也要考慮到時代的進程。 俞敏洪從一個走下坡路的行業來到另一個走下坡路的行業,待遇自然不會太好。 但話說回來,俞敏洪也沒有必要成為羅永浩,銷售額不應成為衡量一個主播的唯一標準。或許當代主播能從俞老師的身上,學到一些他們不具備的品質。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