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線的貨去哪兒了?
根據不同商流結構下貨源的差別,以及網絡覆蓋的差別,我們將整個零擔市場中的玩家企業分為三類,分別是對應大小全國網的快運企業、區域網企業以及對應大票網的專線企業。近些年來,不管是由于商流結構的變化,還是快遞、快運的降維打擊,專線的貨都在“越變越少”。
1.1商流模式變化,快運公斤段上升,專線“貨變輕了”
1)分銷下沉,大票變小票
近年來,電商快速發展,傳統多級分銷鏈條逐漸被縮短;工廠和品牌方直接面對C端客戶,商品的流通特點逐漸變化為小批量、多批次。大貨變少了,小貨變多了,大票的貨物被分別拆到了快運和快遞中。
2)快運上市潮來臨,“以往假搶,現在真搶”,旺季回潮貨沒了
2021年,快運集中進入IPO階段,資本要求變高。眾玩家唯有通過“價格戰”提升貨量,提升市場占有率,才能擁抱高估值??爝\“價格戰”不再是單純的淡季填倉。
而“價格戰”的產生,直接帶來專線的噩夢。通過提升公斤段,快運網絡貨量越來越高,干線拉直、點點直發的線路不斷增多;再加上,憑借提送貨上的成本優勢,快運整個鏈條成本一度趕超專線。 1.2 平臺推拼車業務,政策存漏洞,專線“車變小了”
隨著滿幫、貨拉拉等平臺相繼推出零擔拼車業務,專線的生存空間再一次被壓縮。幾乎沒有前后端攬收功能的專線,弊端充分暴露。
另一方面,按軸收費政策發布后,許多企業鉆政策漏洞,利用4.2m的車拉10多噸的貨上高速走長途,以此壓低干線成本。
1.3 區域經濟結構變化,多式聯運成本更低,專線“活變少了”
今年以來,從華東到華南的專線企業紛紛吐槽貨變少了,生存更難了。事實是,貨量真的減少了,那些以往的陸運更多變成了海運。
比如義烏出口東南亞的貨。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采購基地,大量服裝、機電產品、紡織紗線及織品從這里出口到東南亞等地區。這些貨物以往都是陸運到華南,再從華南海運出口到東南亞;現在是直接短駁到寧波、舟山、上海等港口進行出口。
專線如何發起反攻?
隨著快運巨頭們的大筆資金進入,快運業整體產能擴大。這導致許多專線園區整個2020年的貨量直接降低20%之多。專線老板們不再“躺著”樂觀,而是“站著”把貨搶回來,開始從強勢的干線方面,以及前后端整合方面強化競爭能力。
2.1 供應商整合:為過去單打獨斗的專線企業賦能 首先是專線平臺,對專線的干線運輸業務進行整合。近兩年,資本繼續在這一領域活躍,代表企業如德坤、聚盟、卡行天下等都獲得過融資。
模式較輕的平臺,是通過園區租賃、系統接入的方式進行整合。這類整合平臺與專線的緊密程度通常比較松散,抓取能力較弱,可控力不足,因此無法將平臺和專線的優勢徹底發揮出來。
而模式相對較重的平臺,通常與專線之間涉及股權關系;因此,平臺與專線之間的關系比較緊密,平臺把控能力也比較強。平臺會將自身的運營思路應用到專線中,統一品牌、統一定價、統一分撥運作和班次運營,從而形成全國性的標準化平臺網絡。
目前,聚盟、德坤、三志這幾家專線平臺,通過多年的試錯與驗證,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整合邏輯”,并開展了網絡布局,成為行業頭部代表。
1) 聚盟——開線建園,吸納專線
為了繼續落實起網,聚盟目前已經在全國各地不斷打造聚盟品牌園區,吸納專線進行加盟,以加強自身大票網絡的覆蓋,實現點點直達到點地直達模式的轉變。并且,2020年6月正式推出蜂羽APP后,聚盟依托自身已經逐漸成熟的專線網絡,為貨主實現了更低成本的調車,為司機實現了更高效的配貨。
2)德坤——拿錢辦事,找“線”擴網
2020年拿到融資后,德坤繼續完善其網絡布局,打造成熟的大票網絡。近兩年里,德坤與100多家專線打造千條共建線路,并實現了10個區域的網絡互通;還推出了“一票通”、“德坤快線”等運輸產品。
3)三志物流-開線整合,復制南昌模式
三志物流一直保持穩定的開線速度。通過增開線路,入股專線,吸納專線進入三志體系,構建自己的大票網絡。業務積累的過程中,三志逐漸將線路做成往返,甚至推出“次日達”這種時效類產品。截至2020年末,三志自營車輛達到近400臺。
另外,三志已經在一些具備管控條件的地區開始了南昌子公司模式的復制,如沈陽、濟南、昆明等地。南昌模式也就是在園區內劃分功能區,設立統一的卸貨區,統一稱重量方后,客戶通過線上系統進行支付;然后,叉車將貨物叉到對應的線路位置進行裝貨;最后,總部再進行統一結算。這種統一集貨、發貨、結算的模式,形成了一張點地直達的全國主要城市大票網絡,直接降低了運營成本。 2.2 流量整合:把持流量入口,為客戶提供最優方案
目前,無論是傳統的家電、家居品類,還是服裝、電子等品類,甚至是與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且量最大的日用品,制造業的訂單越來越零散。計劃性的大批量采購現象正在逐步減少,小批量、短周期、多頻次的零散訂單越來越多。
無論是貨主還是三方,對于一站式交貨的需求從來沒有消失過,但也從來沒有被真正滿足過。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專線本身的路線局限,無法完全覆蓋客戶的全部發貨路向;另一方面,由于專線分散分布,貨主或三方不得不“多點”交貨,浪費的不只是時間,更是真金白銀。
1)貨拉拉——為中小三方客戶提供拼車服務
貨拉拉于2020年7月推出零擔拼車產品。利用自身前后端攬收配送以及合作專線的干線資源,形成從前端攬收到末端派貨的業務閉環,該產品主要服務于中小三方和工廠散客。
貨主直接可以進入APP進行下單,選擇零擔物流功能,填寫地址、貨物信息后,平臺直接根據填寫的發貨信息進行初步報價,然后直接派單。發貨的費用包含物流干線費、取貨費、送貨費以及保價費用。
2)滿幫——信息部與個體司機之間的撮合平臺
滿幫本身就是服務于信息部、散客的長途整車匹配平臺。近年來,不管是入局同城,還是布局零擔,滿幫不斷拓展自身商業版圖。區別于貨拉拉,滿幫面對的客戶主要是信息部、三方和直客,開通零擔拼車業務主要是匹配中小客戶更經濟的發貨需求。
貨主在APP上選擇零擔拼車功能,填寫地址、貨物信息后,訂單將在平臺上進行發布;然后由司機聯系貨主進行整體的協商,確認取送貨地點、時間。由于滿幫的運力池由個體司機組成,所以平臺不會直接給出報價。
3)物流寶——專線散貨市場撮合平臺
物流寶主要專注專線散貨交易。平臺發布快運網點、工廠直客以及三方的貨源信息,匹配到合適專線后直接發貨,由專線負責全流程的運輸。這兩年來,物流寶不斷做各大區域的地推,完善自己的網絡,目前其已經開通了包含江浙滬到全國、華北到東北、東北到華南以及東北區域跨省等線路。
貨主在物流寶APP上直接填寫信息;然后,物流寶會推薦給客戶各家專線線路以及其報價,貨主進行比價后,選擇合適專線進行派單。
2.3 落地配整合:提供末端共配,提高訂單密度和裝載率
專線的末端配送訂單密度低、計劃性差,臨時性的外包合作模式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對專線來說,面對全網快運全流程低成本模型的擠壓,改變專車配送成本高的痛點,是其構建壁壘的關鍵關卡。
專線末端共配,就是將多條專線的末端配送訂單集中起來,共用落地配,從而降低每一單的配送成本。
過去,卡行天下曾經對共配有過探索。雖然最后沒有跑通,但這也為行業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如果想要通過共配來降低成本,需要具備兩個要素:一個是訂單密度足夠大,另一個是能夠提供標準化服務。卡行天下的共配更傾向于實現前者,并未實現個性化需求和標準化服務的完美匹配。
拼車寶是一個專線末端的共配平臺。通過對藍橋TMS系統中在途的訂單數據進行分類,篩選出適合拼車的訂單數據,并且根據線路以及其他需求進行打包,再分發給各條配送線路的合作方。合作承運方則通過多點提貨進行拼車操作,拼完進行多點輪流配送,充分匹配訂單的計劃性需求,提高配送車輛運營效率的同時,降低了高昂的配送成本。
三種探索方向未來都有生存空間
3.1未來專線不是靠成本優勢活著,而是靠個性化優勢
快運貨量激增,網絡能力提升,專線高利潤貨源被搶走;大票平臺網絡規模經濟顯現,成本逐漸下降。這些情況下,專線原先的一些配貨成本優勢不再,未來成本優勢消失之后,大部分小專線將要被淘汰出局。
專線必須形成自己的競爭壁壘,無法實現網絡效應,那么就要盡量實現規模效應,或是做到單點成本的極致。
3.2大票平臺終局會產生網絡效應,形成加盟制快運標準的網絡
未來專線平臺想要與快運抗衡,必須組成一張強網,形成自己的網絡效應?,F在,聚盟、德坤、三志的組織形態只是過渡業態,沒有真正實現實體整合;未來要做到統一系統,管理到每個園區的運營,不論是集貨、分撥還是干線都會管,形成目前加盟制快運網絡的這種標準。
那么,最理想的形態就是點發全國,專線平臺形成大票零擔的實體網絡,主做400、500公斤到一噸的生意。未來,這些實體網絡會切走國內一半的專線市場,最終成為美國OD那樣的大票零擔平臺。
3.3 前后端配套是未來抗衡快運的一把利劍
未來,國內制造業品牌不會太過集中化,主要還是以分散的形式存在。那么,前端就需要一個媒介來把控流量入口。滿幫、貨拉拉、物流寶等都是做貨源匹配,降低專線找貨成本。而對于后端,貨拉拉憑借自身平臺配送運力、拼車寶整合專線末端共配需求,都是為專線降低單票配送成本,補足自身弊端。
未來,專線/專線平臺加上前后端的配套,都將為大票零擔玩家抗衡快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