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城即時生活服務平臺UU跑腿宣布近期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數億元,本輪融資由58產業基金領投,優多資本跟投。
當前,同城配送整體仍面臨盈利難的問題,時新科技創始人史昊指出,行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市場覆蓋,而融資或者IPO是企業應對當下競爭的合理策略。
雙十一眼看就要來了,屆時快遞包裹爆倉將是常態,同城配送服務成為解決用戶需求的吸睛點。而在同城配送的細分領域,大戰早已經悄悄打響,主打“一對一專送”概念的垂直企業:UU跑腿和閃送是其中代表。
一對一專送,意即配送員每次只接一個用戶的單子,而且還要滿足不同場景的高端需求,比如針對貴重物品推出U種兵服務,針對鮮花蛋糕場景推出冷鏈超人等。細分營銷給予了用戶定制化的高級感,UU跑腿和閃送儼然要將自己打造成跑腿界的順豐。事實上,從2015年75家同城配送企業拿到融資,目前也就只有這兩家To C平臺尚存。不過二者有著明顯不同的玩法邏輯。
首先從擴張路線來看,閃送一開始就在一線城市站穩腳跟,再悄悄向三四線城市滲透,這樣的布局戰略有一定原因:一二線城市主要解決“急”、“忙”的需求,而三四線城市的關鍵詞則是“懶”“難”,訂單中個性化的非標產品所占比例更多,再加上當地消費水平所限,市場下沉并非易事。UU跑腿走的則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與閃送相反,UU跑腿是占據二三線城市的市場后再去合圍一線。
一方面由于創立初期時已經有閃送這第一批吃螃蟹的獨霸一方,不好在大城市正面展開爭奪;另一方面UU跑腿的技術型屬性決定了他們善于從數據營銷入手,靈活機動地完成城市拓展。UU跑腿視數據為自己的護城河。與燒錢的互聯網補貼模式不同,UU跑腿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用戶反饋,可以進行精準覆蓋營銷,這樣在任何一個城市都能減少拓店成本。據悉,公司早期沒有在廣告業務上花一分錢。
在具體獲客上,UU跑腿自信能用口碑贏得用戶,再以社群運營的方式留存。創始人喬松濤稱,他每到一個新城市,都會先把當地用戶數據分析一遍,然后用自己一套成熟的方法漲粉。擁有7年的社交產品創業經驗,喬松濤號稱自己是“物流界最懂社交和社交界最懂物流”的人,他在創立UU跑腿前,通過分析淘寶數據幫中小商家賺得流量,也曾手握總計2000萬粉絲的19個網紅號。不和閃送硬碰硬,將對方拉到自己擅長的數據領域比賽——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城市拓展的策略上,還包括UU跑腿獨特的平臺算法。不論B to C(商家下單送個人)還是C to C(個人送個人)模式,背后都離不開APP的系統調度,尤其C to C模式的個性化需求更重一些,更加需要用戶畫像的大數據支持。從路線規劃到機器學習,模型修正,整個過程中的算法有著很高的技術壁壘,而這方面UU跑腿正是行家,其平臺版本的迭代非常快,至今更新了100多次。
以數據為核心,既減少公司營銷成本,又帶來穩健的盈利,如此UU跑腿這個“后進生”才敢和閃送叫板。但是算法對于閃送來講只是“新手村的任務”,目前它的思維似乎來到“大家”的境界。作為行業模式開創者,閃送想的是如何不被越來越多的UU跑腿們超越。在閃送看來,很多跟進者只是拿走了模式,沒有拿走自己的秘密武器:以用戶的需求為導向。誰能用最短的時間將訂單送達,誰能在過程中進行嚴格的質量把握,誰才叫真的把模式給跑出來了。像美團滴滴這樣的資本大佬入局以后,沒能在跑腿細分賽道深耕,早中晚高峰期的送單員難以把控時間,而閃送決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美團、順豐等巨頭將分業務駐扎進來,UU跑腿偏向于建設自有的上游交易入口,防止被大平臺“卡脖子”,喪失議價權。“在巨頭的競爭當中,我們首先要保證用戶不丟、商戶不丟、跑男不丟,因此我們需要把他們更深地綁定在我們的平臺上,所以我們要在上下游做更多的布局。”
喬松濤說道。雖然同城配送皆因C to C的模式起家,但是B to C的需求肯定是更高頻更容易規模化的。所以UU跑腿圍繞主業衍生出了2大業務:小程序店鋪開發工具“優小U”和生鮮O2O“有好生鮮”。優小U可以幫助商戶建立自己獨立的小程序店鋪,以減少對大平臺的依賴,而有好生鮮則是為著新零售這一風口。它的定位和盒馬鮮生類似,前店后倉,既有線下體驗也有線上配送,二者目的都是實現配送上游的B端商戶去中心化。
盡管閃送和UU跑腿有著截然不同的商業邏輯,但是二者同為即時配送賽道的垂直企業,還是有著默契的考量,比如都采用眾包物流而非自建車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眾包組織運力可以低成本快速集聚社會人力資源,利于初創企業的擴張。這從側面反映了即時配送賽道中,小企業沒有太多選擇。要知道巨頭們對這一萬億級市場早就虎視眈眈——2020年3月滴滴跑腿上線,有著龐大騎手團隊的美團、京東也已經下場,順豐快遞則開始籌劃拆分順豐同城實業赴港上市。
新老玩家齊聚,一場新的鏖戰拉開大幕。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國內即時配送的用戶規模已達5.06億人,同比增長20.19%,年訂單量210億個,5年復合增長率為46.0%。預計2024年中國即時配送服務行業的年訂單量將進一步增至643億單,5年復合增長率為32.3%。有人說,滴滴跑腿的突然上線,對閃送和UU跑腿是一種“降維打擊”,因為它的用戶基礎更廣,市場信任度更高。也有人說,美團是這些小企業的頭號敵人,它的優勢在于,其外賣業務本身與同城配送高度重合,沉淀的技術、人力可以復制過來。
此外,美團的商家體系已經非常成熟與多元,出現了高頻需求帶低頻需求的跡象。消費者在美團不只可以點外賣,過去美團一直在開發非標服務的邊界,比如婚紗攝影、家居裝修等,這樣就封殺了關于即時配送內外圍的所有可能。并且美團的外賣、即時配送、社區團購、酒店娛樂等各種板塊都可以相互導流,更容易搶占用戶心智。因此對于UU跑腿和閃送來說,他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彼此,而是資本大鱷。
關于這一點,喬松濤已經預料到了,他對UU跑腿的定位并非是眾包跑腿平臺,而是即時服務版的58同城。即便高頻場景下的即時配送市場被美團滴滴搶走,自己的“跑腿版58同城”也可以將低頻需求集合起來,畢竟上游自發的交易行為是高頻場景無法覆蓋到的。當然了,垂直中小企業要讓顧客首先想到自己,靠的不僅是商業邏輯的超越,更是實際累計的態度和能力。
那就涵蓋了流量入口、送達時效、打造場景、搶占心智、用戶心智等重大競爭環節。可以說,同城配送賽道上的輕量級玩家都是勇者,因為本身在一對一專送的模式下,賺錢的效率就更低,而如今他們還要建立自身的差異化戰略,從這片紅海中殺出重圍。不過,在快速發展之際,閃送與UU跑腿也面臨著被投訴服務不好,被通報隱私不合規等問題。在行業格局未定的當下,未來或許還有一段路要走。“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以 UU跑腿和閃送為代表的垂直企業究竟是哪種角色,讓我們拭目以待。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