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物流絮語
編輯 | 物流絮語
圖片來源 | 網絡
滴滴在美上市引起的數據安全問題成為當前的焦點,不僅滴滴,其它物流企業也存在數據安全問題,大至國家,小至企業,都有數據安全問題,本文從物流角度,闡述數據安全的重要性。
一、數據,智慧物流的石油
全球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呈現爆發增長,社會與企業日益增長的對數據的巨大需求,數據被譽為智慧物流時代的石油。
數據在數字經濟時代和數字化商業轉型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據統計資料,我國數字經濟的總體規模已從2005年的2.62萬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5.84萬億元,數字經濟總體規模占GDP的比重從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36.2%。
物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之一,當前,競爭異常激烈的快遞物流行業正在進入全面的數字化時代,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重塑全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紅海”中挖掘新的增長點。
對智慧物流來說,數據成為其行業發展的核心資源,在產品研發迭代、智慧技術賦能、消費者體驗等多環節都離不開數據的介入,物流平臺掌握大量基建、商業、人口數據。
物流企業通過收集、處理龐大而復雜的數據信息,從中獲得知識和洞見,提升物流的創新步伐。對物流企業來說,數據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資產,與資本、勞動力、土地、技術等并列為重要的生存要素。
物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收集更為便捷,在物流服務過程中,數據通過個人移動智能終端、智慧物流設備、傳感技術設備源源不斷地產生,企業對用戶數據的采集更直接、更快捷,從而減少中間環節對用戶需求傳遞的阻滯,對于海量數據的運用也將引發物流生產力增長與創新。
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增長要素的重要一員,成為物流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目前,物流數據產業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產業鏈,涉及數據收集、存儲、加工、使用、交付、流通等諸多環節。
人們對于數據價值的認識得以不斷演進。云計算、物聯網和智能技術的引入,使“數據”帶來的巨大價值正引導物流進入數字驅動時代,它通過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以及數據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為決策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給中國的物流企業降本增效帶來了新的希望。
物流數字時代,企業擁有海量的用戶個人信息,安全不容忽視。數據安全的落地建設成為了快遞物流行業重點關注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大數據的安全隱患以及隱私泄露的風險。
物流數據時代正在結束野蠻生長時期,在數據安全法律法規下日趨健全。承擔數據安全義務,堅守數據安全底線,已成為物流企業的共識。
二、挑戰,物流中的數據安全
物流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數據不斷集中,數據量逐步擴大,如何為千億用戶數據安全保駕護航成為物流企業的重要責任,在“數據”價值由此倍增的背景下,數據安全風險愈演愈烈。利用大數據進行驅動,數據安全與隱私泄露問題日趨嚴重。
傳統數據時期,維護數據不被黑客攻擊和不當得利是主要任務,而大數據時代,在為智慧物流、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價值的同時,泄露風險加大,不僅影響個人隱私、財產和生命安全,甚至可能危害社會與國家安全。
近年來,信息化、數據化在物流企業受到熱捧,智慧物流大行其道,但給予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足夠重視程度不夠。一切智慧均依托于海量數據,如果數據安全得不到保障,就存在泄露風險。
隨著智能物流的普及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無人倉儲的發展,遠程控制、數據竊取、信息欺騙、隱私泄漏等數據安全問題日漸突出。在物流服務的過程中,從數據采集到傳輸、再到處理使用,全生命周期都有數據安全風險的問題。
物流用戶出行軌跡、個人背景、支付系統、地理實時位置等都是很核心的敏感信息。物流數據的營利可能和重要性已經被許多人念在嘴里,但是安全的敏感性卻未必被深刻認知。數據安全的理念應從國家與個人角度同時更為深入植根。
過去,在物流快遞企業高速增長的時期,主要從商業利益的角度出發進行數據的開發利用,不時有物流公司數據流出,不法分子用于謀利??爝f行業掌握著大量消費者數據,是個人信息最密集的地方之一。近年來,快遞行業頻繁遭受外部攻擊,數據泄漏事件屢屢發生。
曾經,圓通將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泄露,其中包括發件人地址、姓名、電話等六個維度。從個人角度,客戶數據神圣不容侵犯,從企業角度,數據屬于核心資產的一部分,如何保護企業客戶的數據,是每個平臺管理者都應當重視的課題。
七部門進駐滴滴進行安全審查,使人們認識到,數據更關乎著國家安全。滴滴在長期的業務開展中,積累海量的出行數據與地圖信息。赴美上市,存在著國家數據安全隱患。
對物流企業來說,滿幫赴美上市也存在安全風險,被國家有關部門審查也是理所當然。滿邦由運滿滿、貨車幫合并而成,號稱全球最大數字貨運平臺,建立了中國第一張覆蓋全國的貨源信息網。
截至2020年底,滿幫業務覆蓋全國超過300座城市,線路覆蓋超過10萬條。GTV(平臺總交易額)達1738億元,約占中國數字貨運平臺GTV總量的64%;訂單量達7170萬單。超過280萬卡車司機在滿幫平臺上完成訂單,占中國重型卡車司機的20%。其掌握大量用戶隱私數據,并且業務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有關。
因此,滿邦作為頭部平臺,至少掌握了所屬行業領域80%以上的深度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我國各區域人口分布、商業熱力、人口流動、貨物流動、企業經營等情況,存在產生數據安全風險的隱患,“滴滴”與滿邦事件,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是一次重要警示,值得企業關注。
物流用戶出行軌跡、個人背景、支付系統、地理實時位置等都是很核心的敏感信息。這些數據只有在流動、分享、加工處理過程中才能創造價值,企業需要數據流轉起來,通過對數據的應用與分析,提升業務的處理效率。同時,物流信息資源需要有效共享、利用,促進物流業發展。然而為了數據安全,需要人為地把數據隔離起來,這是一對矛盾。
在數據安全性和數據的流通和利用對于數字經濟的重要性之間尋求平衡,在切實保障廣大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情況下,靈活運用數據,防范網絡安全風險與促進先進技術應用相結合。
需要通過數據安全實踐經驗,平衡“個人數據保護”與“數據價值挖掘”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條件下,推動數據共享,發現數據價值。
不可否認,物流重要數據被竊取、泄露、毀損的風險在加大,愈演愈烈的物流數據安全風險不可忽視,物流數據安全,日漸成為數字風險治理中最重要、最復雜、最具挑戰性的工作。
三、隱患,不堪承受的安全風險
《數據安全法》出臺,標志著個人數據野蠻掘金時代的結束,也意味著數據安全監管的時代終于拉開帷幕。數據泄露成本巨大,數據規則亟待建立,數據泄露導致的安全事件觸目驚心。
2011年8月,伊朗國家航運公司(IRISL)遭受網絡攻擊,與運費、裝載時間表和貨物細節相關的數據被毀損。
2017航運巨頭馬士基的IT系統遭受黑客攻擊導致癱瘓,幾乎影響到馬士基旗下的所有業務板塊,
2018年4月,爆發了轟動全球的“Facebook數據門”事件,8700萬Facebook用戶的個人數據被出賣給一家叫做“劍橋分析”的公司。這家公司操縱這些數據,最終成功地通過選舉程序,使得英國脫歐,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導致市值瞬間蒸發,還面臨50億萬美元的巨額罰款。
國內也存在同樣問題,在此之前發生的汽車數據安全事件,如由特斯拉車內攝像頭引發的用戶隱私爭議,以及特斯拉車主維權事件帶來的“數據黑箱”問題等。
阿里巴巴旗下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也曾遭遇黑客攻擊,大量客戶數據被泄露。
2019年全球就發生了超過五千次的數據泄露事件,近八十億條數據被暴露,數據泄露量同比增長超過百分之三十。
大量用戶的海量數據,使用與搜集都具有高度隱蔽性,但結合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便讓眾多用戶無形中成為“被監控”的對象。便利的同時讓渡的是隱患重重的用戶隱私與國家信息安全。
而數據從采集、存儲、處理、應用、流動和銷毀等全生命周期都存在安全問題??此撇黄鹧鄣牡乩泶髷祿P系到國家與億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個人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國家安全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很多時候是休戚與共的關系。
以個人數據為主導,具備大采集特點,我們個人作為數據的創造者,只有我們所有的數據使用和去向都能夠被充分查詢,而且隨時可以終止授權,我們才能說我們的數據是安全的。
結語:數據關乎國家主權、數據關乎國家政治、數據關乎全球博弈,經歷三次審議與修改,《數字安全法》的出臺被賦予保障國家數據安全的重大使命。數據安全監管成為新常態,物流企業以用戶數據安全為服務根本,致力于價值共贏方能行穩致遠。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