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政策是農業的發展的指導方針,更是農業產業、商業化發展方向。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發布,其中農業農村現代化、種業創新、農村消費等3大板塊成為今年的主旋律。另外,我們看到農業農村產業的發展與變革都基于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等2大革命性技術。同時,隨著新農人、新農商、新思維、新產業等新業態回流農業農村,也進一步激發了中國農業農村的發展速度與現代化進程,利好農業企業和三農領域創業者。
特此,農業行業觀察綜合梳理了一下,以下10個方面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背后的商業核心,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與潛力。
一、鞏固扶貧成果,開展消費扶貧
2020年是我國精準扶貧戰略的收官之年。隨著2020年11月23日貴州省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實現脫貧,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至此,進入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其中產業振興和農民致富依然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因此,國家層面提出:不斷地鞏固扶貧成果,開展消費扶貧,助力產業振興,尤其是電商助農、人才培育、農產品品牌孵化、產業投資成為賦能三農的關鍵。
1、加大電商助農,通過電商平臺與貧困地區結對子,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比如,農業農村部與橙心優選、京東、阿里等互聯網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一起幫助農民、農產品連接餐桌。
2、直播人才培育,自去年疫情已來,電商直播成為農業農村的新工具,國家部委及地方政府也積極加大直播人才培育。
3、農產品品牌孵化,農產品溢價必須要依托于強大的品牌,有品牌才能賣出高價。比如,京東、碧桂園、阿里等巨頭企業紛紛與產地合作共推新品牌,提升產區農產品品牌化。
4、產業投資繼續推進,產業振興一定要有好的產業,一定要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比如,娃哈哈探索產業扶貧中西部、貧困地區的17個省市建廠,把產業留在當地,幫助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
【點評】一號文件“廣泛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深化拓展消費幫扶”、“持續加大就業和產業扶持力度”...這些政策都幫助電商、企業、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提供了基礎,助推了縣域經濟和創業機會。
【商機指數】★★★★
二、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科技大發展
國外農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核心就是農業現代化,機械化、自動化。
根據報道,中國一個農民養活5個人,美國一個農民養活150人,這一差距就是農業現代化的差距。
近幾年,國家三農政策一直提倡農業現代化,并逐步推行土地改革,推進機械化和農業科技的應用。當然,現代農業不是停留于落后生產方式的產業,而是用現代技術設備裝備起來的具有較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的產業。
這樣為智慧農業、數字農業、農機戰備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比如:
1、物聯網農業發展,物聯網是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物聯網的發展幫助智慧農業進入新的高度。
2、水肥一體化,水肥一體化是當前智慧農業落地的最大應用。
3、植保無人機,數據顯示,中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預計已達11萬臺,全年作業面積突破10億畝次。同時,還誕生了大疆農業、極飛科技等植保無人機、農業無人機領頭科技公司。
4、智能養殖:目前京東、阿里、華為等互聯網公司已經宣布布局智能養殖領域,幫助傳統養殖業創新與變革。
5、高端農機,中國高端農機逐步進入發展期,智能化、高端化成為主流。其中百度、雷沃、濰柴等公司正加速高端農機的布局與推進。
【點評】一號文件“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這些政策都幫助農業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農機企業加速下沉農業農村市場,并不斷地推動科技改變農業。
【商機指數】★★★★★
三、打好種業翻身仗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文件在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方面,突出部署打好種業翻身仗。
這里有3個體系:
1、種質資源要保起來,這是種業科技創新的源頭。建好國家種質資源庫,建立健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
2、加大自主創新。要加強種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特別是當前要加快實施現代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育種聯合攻關,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
3、扶持重點種業企業,要遴選一批優勢企業予以重點扶持,深化種業“放管服”改革,促進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
4、要把基地水平提起來,這是種源保障的基礎。
5、市場環境要優起來,這是種業創新的保障,凈化種業市場,核心是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通知,支持從事新基因、新性狀、新技術、新產品等創新性強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發活動,強化產品迭代,支持高水平育種。
在種業創新上,隆平高科、中糧集團、北大荒集團、大北農集團都在積極布局,在產業、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積極投入與創新。
【點評】一號文件“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設南繁硅谷,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研究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政策,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這些政策都將引發中國種業大創新、大發展。
【商機指數】★★★★★
四、農服迎來大爆發 國家給政策、市場機會大
隨著農村人口減少,農村城鎮化、土地新一輪改革,農業托管正成為大趨勢。這幾年就,國家也加大了農業生產性服務的政策支持。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2013年起,中央財政專門安排資金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至2020年,共安排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資金190億元,其中2020年增加到45億元,項目實施省份達到29個。
另外,農業服務也逐漸誕生了新模式,比如“土地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農業共營制”等農業生產托管形式。
農業生產服務是中國農業的加速器!這幾年,國家注重糧食生產和種業創新都為農業服務帶來巨大的機會。
【點評】一號文件“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投入品、技術、裝備導入小農戶”...農業托管服務、土壤修復、智慧農業、農機服務等都將會迎來大爆發。
【商機指數】★★★
五、新農民培訓與教育 未來教育新藍海
目前,在職場技能培訓、學歷培訓等基礎層面擁有諸多的大品牌,大機構;但是在新農民、新農人、農業食品企業老板、農業農村創業者技能培訓、商業培訓等領域卻存在巨大的缺口。
我們看到,當前的農民培訓都由政府或農業部門發起,這類培訓都帶任務性質、在實操和考評上存在“走過場”的現象,因此,新農民培訓與教育冰山與火海共存。
但是,這一塊市場也被涉農咨詢公司、媒體公司看好。
比如,農業行業觀察成立了農俠會學院,邀請企業、行業的實戰人士圍繞創業培訓、短視頻、電商、產業規劃、企業經營等方面進行線上、線下授課與交流。
除此之外,還有天天學農、輔音國際、農本咨詢、拼多多、阿里等企業和教育機構也殺入新農民技能、職場、創業等培訓賽道。
【點評】一號文件“培育高素質農民,組織參加技能評價、學歷教育,設立專門面向農民的技能大賽”...新農民教育培訓擁有巨大藍海,但目前依然處于拓展階段,天花板非常高。
【商機指數】★★★★
六、綠色農業即將引爆,農業產業鏈機會巨大
“綠色農業”是國家戰略!
“綠色農業”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頻頻提到的一個詞。最高領導人指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探究來看,綠色農業的發展未來有至少5大機會:
(1)綠色種子。涉及到轉基因技術、生物技術、生物育種等。
(2)綠色農機設備。新能源技術發展,農產品機械化生產,農業中各種機器設備采用新能源技術。
(3)綠色的農藥。綠色產業發展,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化肥農藥更綠色,減量增效,通過農藥技術創新與發展,提高農產品種植養殖過程中,農藥使用的科學與安全。
(4)綠色的有機食品。根據咱們國家農業生產要求與標準,生產綠色的糧食、蔬菜、水果、奶制品、蜂蜜、水產品等,有機食品涵蓋范圍擴大,還包括紡織品、皮革、化妝品、家具等。
(5)綠色的物流服務。涉及洗滌、整理、包裝、初級加工、運輸、儲藏、銷售等各個環節,均實現綠色物流服務。
【點評】一號文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在種子、農機設備、農資投入品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機會,綠色農業是國家戰略重器,種子企業、農資廠商、農機公司、包裝公司都存在發展的機會。
【商機指數】★★★★
七、農業新金融 涉及債券、保險、期貨等
農業領域缺資金,更缺新金融,未來新金融+農業的模式將會成為香饃饃。
其實,早在2015年,互聯網+戰略落地之后,互聯網+金融+農業就號稱農業領域新風口。
尤其是“互聯網+農業+金融”的創新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主要為種植大戶、農機合作社等經營性農戶在農機、農資、土地流轉等交易環節提供金融服務,深受農民和中小企業的青睞。
另外,農業新金融除了實打實給錢之外,還有債券、保險、期貨也逐步在鄉村振興領域占得一席之地。
2021年“一號文件”式發布,提出要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支持有條件的省份降低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保費縣級補貼比例。此外,在農險方面,《意見》還要求將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做法逐步擴大到全國。健全農業再保險制度。發揮“保險+期貨”在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農業行業觀察發現,農業保險成為農業生產新保障。目前,我國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農業保險大國。農業保險,未來可期!
【點評】一號文件“支持企業融入全球農產品供應鏈”、“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隨著新金融體系的健全,農村金融巨大潛力必將會前景無限。
【商機指數】★★★
八、全面促進農村消費 農村電商 物流冷鏈再次迎來利好
農村消費市場擁有萬億級規模,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再次大爆發!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已經連續多年穩步增長,從2013年的人均7485元逐年上升到2019年的13328元,年均同比增長均在10%左右。
另外,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全面促進農村消費可進一步促進經濟內循環發展。
在促進農村消費大背景下,農村物流、冷鏈設施、農村電商將會迎來大爆發。
今年,一號文件重提全面促進農村消費,要求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
【點評】一號文件“全面促進農村消費”、“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農村物流、農村電商即將迎來大爆發。
【商機指數】★★★★★
九、城鄉融合 縣域經濟大噴發
中泰證券一項研究表明,在我國,百強縣以占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10%的GDP。縣域經濟發展的集聚與分化在不斷上演,成為影響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因素。
“十四五”時期,能否發展高質量的縣域經濟,將直接關系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農業農村要素資源保障能力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
縣域經濟將會形成以下3個維度:
1、發展縣域經濟 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構建鄉村產業體系,關鍵在于延伸產業鏈,建立健全產業發展所需的制度和評價體系。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標準“領跑者”。
2、發展縣域經濟 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大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是題中應有之義。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國城市化率的提升依賴于大城市的資源虹吸能力。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吸納農民工、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實現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鼓勵地方建設返鄉入鄉創業園和孵化實訓基地。
3、發展縣域經濟 增強要素資源保障能力
在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上成為縣域經濟的加速器,幫助城鎮化農民實現就地市民化,并能享受到優質的公共產品,促使縣域經濟發展將獲得穩定的人口支撐。
【點評】一號文件“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承接適宜產業轉移,培育支柱產業”...縣域經濟、縣域創業、縣域新商流將會蓬勃發展。
【商機指數】★★★★
十、營養健康食品產業鏈受寵 創新種養、有機農產品、循環農業迎來機會
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我國食品配料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定而健康的發展態勢。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日益重視。
未來,我國食品配料行業市場前景廣闊,功能性食品興起,從營養成分到功能性成分會越來越受消費者關注,食品行業的大健康趨勢更加凸顯。
然而,農業是食品的源頭,其鏈條涉及到農資產品、飼料產業、農資投入品、種子、智慧農業、冷鏈物流等,每一個鏈條都存在巨大的商業機會。
以種養為例,循環農業和種養相結合的模式成為健康安全營養農產品的核心,經營者通過科學的種養模式,產出健康安全營養的農產品。
與此同時,國家還積極倡導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行動,加強可降解農膜研發推廣,支持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發展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
未來的農業目標是營養健康安全的農產品,并且形成可持續、可循環、可再生、可信賴的生產模式。
【點評】一號文件“發展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生態農業、循環農業、有機農業都將會被引爆。
【商機指數】★★★★
【小結】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連續十八年聚焦“三農”。一號文件不僅僅解決問題,更是尋找方向。我們看到,這些年的“一號文件”包括土地改變、農業現代化、農村電商、供給側改革、再到鄉村振興...可見,國家一直在為中國農業農村探尋方向。在探索的同時,還依托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轉基因技術等高科技解決“三農問題”。
未來農業農村,必將是現代化、產業化、科技,對于企業來說是戰略、對于創業者來說是機會。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