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供應鏈全球布局,加強與伙伴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共贏,有利于我國企業更深更廣融入全球供給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落地,打造全球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建立基于供應鏈的全球貿易新規則,有利于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保障我國資源能源安全和產業安全。
中國企業想要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就需要加強信息平臺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意見》提出今后我國供應鏈的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形成一批適合中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蓋中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重要中心。
《意見》從國家戰略的層面對供應鏈的概念、創新的意義和發展目標都提出了整體性的指導意見,并且明確交由商務部等部門負責具體實施推進,足以看出我們國家對于供應鏈創新已經高度關注。
不管是“一帶一路”,還是“中國制造2025”,這些國家戰略的落地實施都需要“設計 ? 計劃 ? 制造 ? 交付 ? 運維”全鏈條的高效運作,都需要全新的數字化供應鏈的賦能助力。
《意見》已經給廣大的企業家和供應鏈從業者指明了方向,接下來我們需要把戰略落地,執行到位。
而戰略落地的難點在于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軟件系統,可以把企業既定的流程固化下來,為供應鏈創新賦能。
概念落地,系統創新
從設計到運維,數字化供應鏈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從產品設計、生產計劃、生產制造、銷售交付和運營維護,完美連接全流程。
目前有一些國際軟件廠商已經敏銳地覺察到未來的趨勢,并適時地提出整合全流程的概念。這種想法與《意見》中提出的供應鏈理念不謀而合。
對于我們的企業來說,應該從全局視角來看供應鏈,這樣才能避免“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
在產品設計階段就精準地管理物料清單,不但可以降低研發的成本,還可以為最終的銷售環節提供準確的成本核算。
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和即將到來的5G網絡,已經為全流程供應鏈提供了足夠的技術支持。
我們的消費市場已經發生巨大轉變,90后消費者已經厭倦了標準化的商品,開始追求與眾不同的個性化定制商品。
這些變化正在倒逼著商家重塑他們的供應鏈。如何快速響應消費者的需求,并及時供應定制化的商品,這些都是企業需要重構供應鏈的動因。
從前端消費者獲取實時數據,到后臺系統做出快速響應,企業需要打通所有系統數據之間的壁壘,構建新型集成式供應鏈。
新一代的數字化供應鏈即將顛覆傳統,它們不僅能完美支持企業從設計到運維的全流程,而且充分匹配我國對于供應鏈未來創新和應用的全部要求。
現在,已是時候從傳統的供應鏈認知中升級,擁抱從設計到運維的集成式供應鏈新時代了!